噪音治理工程中隔音房的設計
噪音治理工程中隔音房的設計
在工程實際應用中,噪聲的控制主要有3種途徑:對聲源的控制;在噪聲傳播途徑上降低噪聲;在聲場接收點采取防護措施。使用隔聲罩是控制噪聲的傳播途徑的方法之一。
1、衡量一個罩的降噪效果,經常用插入損失來表示。它表示在罩外空間的某點,在加罩前、后的聲壓級的差值,這相當于罩的實際降噪效果。插入損失的計算公式為:對于靠近聲源的罩,也就是罩的體積和聲源的體積相差不多時,罩內的空間很小,罩與機器本身會成為一個振動耦合系統。為了防止罩的殼體振動和空間耦合共振,須要加阻尼層和較厚的吸聲材料。為了防止低頻共振,吸聲材料的厚度應不小于罩和機器之間空腔厚度的一半。對罩上開孔部分的漏聲,嚴格計算比較復雜。它與孔的大小、位置、深度以及噪聲的頻率有關。在棱或角上的孔,要比板面中心的孔漏聲多。一般估計孔的漏聲時,可以認為孔的透射系數為1。具有總面積為S的罩,如果所有開孔的面積的總和為△S′,則罩的最高隔聲量R為:R =10 lg(S/ΔS′)
2、 隔聲罩外殼由一層不透氣的具有一定重量和剛性的金屬材料制成,一般用1.2~3毫米厚的鋼板,鋪上一層阻尼層。阻尼層常用瀝青阻尼膠浸透的纖維織物或纖維材料(用瀝青浸麻袋布、玻璃布、氈類或石棉絨等),有的用特制的阻尼漿或高效復合1~3毫米厚阻尼隔音氈。外殼附加阻尼層是為了避免發生板的吻合效應和板的低頻共振。要求高的隔聲罩可做成雙層殼, 內層較外層薄一些;兩層的間距一般是6~10厘米,填以多孔吸聲材料。罩的內側附加吸聲材料,以吸收聲音并減弱空腔內的噪聲。在這層吸聲材料上覆一層穿孔護面板,其穿孔的面積約占護面面積的20~30%。在罩和設備、罩和基礎之間,通常填以橡皮墊,以防止振動的傳輸??梢蚤_設隔聲門和觀察孔,但要密封好。對于需要散熱的設備,應在隔聲罩上留有必要的通風管道。這種管道要有消聲結構,或者裝消聲器。在設計隔聲罩時,要注意滿足工藝和維修的要求,有時要采取防止油污、粉塵和腐蝕等措施。
3、產品分類
結構形式分固定式、可拆卸式。根據降噪要求、現場情況及價格,選擇具有結構緊湊組裝方便,隔消聲效果好的方式來做。
熱門評論[參與評論]